专家引领 助力成长
为了深入培养优秀人才和建设高质量专业,营造优质教学氛围,戏传学院于5月19日在传媒楼304会议室举行了“精研剧影,戏韵传薪”2025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郑帅副院长担任主讲人,特邀各专业论证专家、教务处副处长高华、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苏娜及相关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参加会议。
1会议开幕

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郑帅介绍戏传学院遵循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持“明德、精艺、崇实、尚美”的校训精神,提升教学时效,聚合发展之力,激发奋进之能。
2专家介绍
孙聪,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画专业教研室主任。
常华,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策划中心主任。
张华轩宇,教授,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主任。
张立峰,大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国家一级导演。
黄玲,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带头人。
曾嵘,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带头人。
赵丹丹,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科教学负责人。
秦岭,研究员,大连艺术学校副校长。
3专家经验传授
新闻专业教授指出要交叉融合理念,培养前沿意识,夯实人物素养,分析优秀作品(如《朗读者》的情感把控、《新闻联播》的庄重语态),模仿其节奏与情感张力。通过电影台词、诗歌朗诵、戏曲念白等素材,吸收不同艺术形式的语言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增强创新思维,掌握戏剧影视史、美术史、艺术概论,理解不同流派风格(如写实主义、表现主义)的视觉语言逻辑。
强调拓宽国际视野,增加专业课课时,强化专业能力,艺术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在艺术创作中,往往需要与多个专业的人员合作,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明确对标国际体系,增强艺术使命,结合时代风口和本土文化的特点,同时,要广泛涉猎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勇于创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大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手法,尝试新的创意和风格,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个性。

高华处长指出在学生课程方面要多进行考核以便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专业知识,以及在毕业之后应当如何去做,而且文化知识是艺术创作的根基,它能够为你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想和更丰富的内涵。

苏娜院长总结到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戏剧影视的鉴赏、分析和批评能力,剧本创作能力,编导能力等。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包括人文修养、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
在论证过程中,各位专家围绕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创新等关键环节,提出了许多精准且极具建设性的意见。从戏剧影视行业前沿动态,到传媒领域人才需求变化;从课程模块的优化衔接,到跨学科能力的培养路径,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为方案完善指明了方向。这些宝贵意见,既是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剖析,更人才培养方案提质优化的重要动力。
我们将以此次论证会为契机,逐条梳理专家建议,系统优化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同时,学院也将建立长效反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戏传学院的研讨会在聚焦戏传学子就业的趋势与需求下,规划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等培养路径方面,取得了显著积极的影响。对戏传学院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未来,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将继续聚焦专业前沿,开展更多高水平学术活动,助力师生在艺术创作之路上不断钻研,勇攀时代高峰!
编辑/刘悦
审核/刘悦、王兆霖、郝树满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