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
首页 - 学生活动 - 学院新闻

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当舞台美术邂逅表演:联合课堂里的【破界】与【共生】

来源: 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5-13

  在戏剧艺术的坐标系里,舞台美术是沉默的空间诗人,用线条与色彩构建叙事容器;表演则是流动的情感符号,以肢体与声线激活故事灵魂。当两门看似独立的学科在联合课堂上相遇,一场关于“空间”与“人”的对话,正在重新定义戏剧教育的温度与维度。2024-2025年第二学期,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2023级学生开设了与表演班的联合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剧本分析、舞台灯光基础、舞台绘景制作、人物造型等多个方面,不仅促进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与表演艺术的深度融合,也培养了学生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全方位能力。
image.png
一、 当设计稿成为“表演说明书”:打破认知壁垒
舞台美术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角色的“第二灵魂”。在传统的戏剧创作流程中,舞台美术设计稿往往被视为“视觉蓝图”——它承载着场景风格、色彩基调、人物造型、道具细节等信息,却常常隐去了“人”与“空间”的互动。而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与表演专业的联合课堂上,关于“设计稿如何激活表演”的探索,正在颠覆这一固有认知。
  舞台美术图纸不再是孤立的视觉文件,而是标注着“表演提示”的说明书;不再是简单的图纸修改,而是戏剧思维的重构。当舞台美术设计开始用演员的呼吸丈量空间,用角色的心跳校准光色,设计稿不再是冰冷的图纸,而是一部等待被表演激活的“戏剧密码本”。
image.png
二、 协作即创作:从“专业壁垒”到“戏剧共同体”
image.png
舞台美术与表演曾像两条平行轨道——前者在图纸上构建空间叙事,后者在舞台上演绎情感流动。在联合课堂上,这两条轨道终于交汇成螺旋上升的“戏剧DNA”,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真正的戏剧创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不同专业以艺术之名的共舞。
  当“视觉执念”遭遇“表演本能”,舞台美术常常陷入视觉完美主义,忽略表演的生理极限;表演创作追求情感极致,忽略空间叙事的逻辑自洽。通过联合课堂,学生们明白舞台美术不是为表演服务,而是与表演共舞;表演不是在空间里行动,而是与空间对话。当舞台美术的“沉默”与表演的“喧嚣”在碰撞中达成和弦,戏剧艺术就拥有了超越单一维度的生命力。
image.png
三、 教育破圈:从“技能叠加”到“思维共生”
image.png
  在戏剧教育的传统语境中,舞台美术与表演常被视为“技能模块”——前者专注于空间营造,后者聚焦于人物塑造。但在联合课堂上,舞台美术学生开始用表演逻辑解构设计,演员学会从空间叙事中汲取灵感,教育的本质从技能叠加升华为思维共生,催生出戏剧创作的全新生态。
  从各学各的到共生共长,联合课堂的价值早已超越课程本身。真正的艺术教育,不是技能的简单堆砌,而是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当舞台美术的空间理性与表演的情感感性在教育场域中发生化学反应,便会如同棱镜般折射出艺术创作的万种可能。
结语:在碰撞中看见完整的戏剧星云
  百老汇著名导演曾说:“我最爱的舞台瞬间,永远发生在设计师与演员共同创造的第三空间里——那是单靠某一方永远无法抵达的艺术秘境。”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与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曾各自握着不同颜色的画笔,如今在碰撞与融合中,共同勾勒出戏剧艺术的完整光谱。
  戏剧从来不是某个专业的独奏,而是所有创作者以心传心的和鸣。那些关于门宽是否阻碍转身的争论、灯光角度能否捕捉眼神的实验、道具材质如何传递情绪的打磨,看似琐碎,却正是戏剧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它诞生于不同视角的交锋,成长于多元思维的共振,最终凝聚成照亮观众心灵的星光。
  未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将继续开展跨专业联合课程,进一步深化与其他领域的合作,通过多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作视角和实践机会。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现代舞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推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全面发展与创新。
  
编辑/刘悦
审核/刘悦、王兆霖、郝树满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