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课堂以TouchDesigner为主要教学平台,聚焦于“声音数据如何驱动3D模型骨骼动作”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从音频采集、信号处理、数据转化到模型响应的完整实践路径。
学生首先通过Audio CHOP采集音频信号,将其拆分为频段数据,随后利用Math、LFO等节点对信号进行转换和规整,实现可控的动态输出参数。紧接着,他们将这些参数“绑定”至3D模型的骨骼结构上,让每一个频段对应一个骨骼关节——当音乐响起,角色便随节奏跃动。
此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声音-数据-动作”的三段式关系,更让他们掌握骨骼绑定在实时交互环境中的应用逻辑,推动动画表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线性走向实时。


教学设计:实验+剧场+展演
本课堂采用“实验性驱动+小组项目制+现场展演反馈”的教学模式。
教师以实际演示方式拆解技术难点,带领学生逐步完成从信号获取到骨骼绑定的核心流程;
学生根据“拟人化角色”主题,自主设计3D模型及其运动逻辑;
最终形成小组成果演出,采用“声音+动作”即兴展演形式,形成视听一体的互动剧场。
课程不仅强调技术操作,更关注“声音驱动之下的动画语境构建”,让学生在控制中探索节奏、表情与动态张力的关系。


教学成效:技术+创意的协同进阶
学生普遍反映,此课程让他们首次真正将“骨骼绑定”应用于实时交互场景中,激发了对动态生成系统的浓厚兴趣。有学生表示:“它像是在为音乐造一个身体,让它可以被‘看见’。” 也有学生将该模块延伸用于自己的独立项目中,如VJ可视化演出、舞蹈驱动动画等跨媒介尝试。
此外,教学成果也将在期末“媒体实验展”中作为重点内容展出,部分优秀作品将推荐至校内外展演与竞赛。
教学特色总结

编辑/刘悦
审核/刘悦、王兆霖、郝树满
审核/刘悦、王兆霖、郝树满
浏览量:7